欢迎来到浙江省电力学会!
学会动态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2021-11-19

“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3月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预计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维持电能的实时供需平衡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传统“源随荷动”的实时平衡模式将受到极巨大挑战。如何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能力,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开创性的战略性工作。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破解阻碍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技术难题,探索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能力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为了推动能源电力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由浙江省电力学会主办,《浙江电力》编辑部承办,开展本次“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专题征文活动,共同促进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本次征文《浙江电力》编辑部特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余洋副教授、东北电力大学李扬副教授、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李靖霞博士等专家(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主持“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专题,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探讨改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关键技术与理论,真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级科研计划承担单位踊跃投稿!

一、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此)

(1)新型电力系统形态与规划技术;

(2)新能源发电预测、控制与消纳技术;

(3)适应新能源接入的储能规划与控制技术;

(4)新型电力系统功率平衡与调度技术;

(5)服务新能源消纳的需求侧资源估计、聚合与调度技术;

(6)促进新能源接入的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

(7)与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相关的其它议题。

 

二、投稿要求

(1)论文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2)请写明论文题名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及作者单位的英译文,同时附3~8个中英文关键词和200~300字的中文摘要及其英译文。摘要请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3)引言中研究目的清晰明确,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对现有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评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做总体介绍。

(4)研究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

(5)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与《浙江电力》一致。

(6)获得国家、省(部)级基金资助或属于各级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的论文,请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或科技项目名称,注明其对应项目编号,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所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

(7)参考文献应选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不要引用尚未公开出版的资料和产品说明书,数量建议在15条以上,且大多应为5年之内的文献。如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文字、图表等内容,必须在文后列入参考文献,并在正文中标注。文后参考文献项请按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次列出。

(8)论文中所用文字、图表等均出自作者本人所作,不存在侵害他人著作权问题。

(9)本刊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或文字性修改,请勿一稿多投。来稿经审定确定采用后,即通知作者。

 

三、投稿截止日期

该专题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2月28日,拟于2022年5月出版

 

四、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zjdl.cbpt.cnki.net

投稿时请备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专栏

 

五、专题负责人

余洋:

yangyu@ncepu.edu.cn

 

李扬:

liyang@neepu.edu.cn

 

李靖霞:

jingxia-li@sac-china.com

 

赵晓明:

22639366@qq.com

 

 

六、特约主编介绍

11.jpeg 

余洋,1982年3月生,重庆荣昌人,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保定市政协委员,《浙江电力》期刊编委,IEEE PES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储能并网与运行技术分委会理事,IEEE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成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首届青年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为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求侧资源聚合建模与优化调控运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课题1项、河北省配电智能运行开放中心课题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研发计划项目《市场化环境下提升电力系统供需平衡能力的需求侧资源聚合响应关键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科研机构等横向项目多项。近年来,在IEEE、IET、《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2012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专著2部。


22.jpeg 

李扬,1980年9月,河南南阳人,博士,东北电力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担任《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6本电气工程领域知名SCI期刊编委,《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青年编委,获《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及《电网技术》等期刊的优秀审稿专家称号。

研究方向为混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调度和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研项目多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其中8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获得2019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3.jpeg 

李靖霞,1973年8月生,山东莱阳人,博士,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预测与控制及虚拟电厂能量管理技术。近年来,主持研发新能源发电预测及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运维系统和储能控制系统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论文,授权多项发明专利,获得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喜报:学会副理事长高翔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一篇:“面向智能电网的电能质量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