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持续推进,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灵活性调节资源,在平衡电网供需、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缓解电力缺口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披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超过40GW,同比增长超100%,其中电化学储能占比超过90%,电化学储能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手段。
金华新安储能电站
然而,随着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25年,全球已发生至少80余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储能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美国亚利桑那州McMicken储能电站爆炸事故和2021年中国北京丰台储能电站燃烧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引发了行业对储能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此,202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能综通安全〔2022〕37号),明确提出要建立覆盖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验收、并网运行、维护检修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构建覆盖电化学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监督体系,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已成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电化学储能电站全景图
为系统规范储能电站全过程技术监督要求,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结合自身在储能电站电网侧技术监督、电源侧技术监督的现场实际经验以及相关储能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全过程管理规范等制度上的编制经验,联合浙江华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依托各自在储能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众多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实践经验,联合编制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监督规程》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国内首个面向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监督的系统性规范文件,涵盖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监督内容与技术要求,具体包括了设备性能监督、安全与消防应急监督、并网监督、环保监督以及化学监督等方面。标准覆盖电化学储能电站从可研初设审查、出厂验收、到货验收、竣工验收,到后期运维检修、退役报废的全过程,适用于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铅酸(炭)电池、液流电池为储能介质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预制舱式储能舱体
该系列标准的发布,通过标准化手段将技术监督要求嵌入项目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与后期运维各环节,填补了我国在电化学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技术监督领域的空白,为储能项目在不同阶段提供了明确、可靠的技术指导依据。标准内容设置贴近现场实际,技术要求可量化、可验证,便于监督执行部门落地实施,有助于实现储能电站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管理模式转型,提升储能行业整体安全治理能力。标志着电化学储能电站迈入“全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监督”的新阶段。标准将逐步在各类储能项目中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储能工程建设与运行的技术管控能力,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新能源体系构建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