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与电力系统安全需求升级的背景下,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作为电力生产的核心控制中枢,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为响应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及电力行业安全防护要求,《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正式出台,为火电机组DCS的安全防护提供了系统性技术指南。
随着《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令2024年第27号)和《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等法规的深化实施,火电机组DCS的网络安全风险防控需求日益凸显。该标准以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DL/T 2614-2023《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为基础,融合电力行业特有安全需求,针对第二级、第三级DCS系统提出了分层次、全要素的技术防护框架。
《火电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构建了覆盖物理环境、通信网络、区域边界、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的全方位防护体系。并按火电机组单机容量划分为二级(300兆瓦以下)和三级(300兆瓦及以上)防护等级,针对不同级别细化技术要求。技术层面突出电力行业特性,要求DCS网络独立组网且严禁连接公共网络,生产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间必须部署国家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并提出链式、三角和星型三种网络拓扑隔离方案。管理层面引入集中管控机制,通过堡垒机、综合日志审计系统实现"三权分立"(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同时融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等多项法规要求,形成覆盖规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防护框架,为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提供了兼具行业适配性与技术前瞻性的实践指南。
该标准的出台为火电机组DCS安全防护提供量化指标与标准化路径,填补行业空白。通过规范化防护降低运维成本,减少因网络安全事件导致的非计划停机损失。与等级保护2.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无缝对接,助力构建电力行业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
该标准的出台也标志着火电机组DCS安全防护迈入标准化、精细化阶段,不仅为现有机组改造提供技术依据,更为新建项目奠定了安全基石。未来,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升级,该规范将持续优化,为能源安全与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