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电力学会!
学会动态
征文 | “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2021-04-25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国家电网公司于3月1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和需求侧响应“双侧”发力,解决“双高”“双峰”问题,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如何推动能源系统全产业链低碳转型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能源电力领域关键技术与应用,为一些技术难题的解决探索新的思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为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由浙江省电力学会主办,《浙江电力》编辑部承办,开展本次“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专题征文活动,共同促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本次征文《浙江电力》编辑部特邀山东大学陈健副教授,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用能与节能技术中心吕志鹏副主任,浙江大学方梦祥教授(排名不分先后),共同主持“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专题,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探讨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与理论,真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级科研计划承担单位踊跃投稿!

一、专题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此)

(1)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系统发展与趋势;

(2)面向双碳战略的电力系统新形态与规划技术;

(3)电热冷气多能互补关键技术;

(4)源网荷储协调优化关键技术;

(5)新能源接入与消纳关键技术;

(6)氢能储能应用与关键技术;

(7)电力市场与碳交易市场机制;

(8)节能低碳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二、投稿要求

(1)论文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包括图表)为宜。

(2)请写明论文题名的英译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及作者单位的英译文,同时附3~8个中英文关键词和200~300字的中文摘要及其英译文。摘要请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应是一篇独立短文,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

(3)引言中研究目的清晰明确,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背景,对现有其他研究者的工作进行正确的评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做总体介绍。

(4)研究设计和方法叙述清楚,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

(5)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与《浙江电力》一致。

(6)获得国家、省(部)级基金资助或属于各级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的论文,请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或科技项目名称,注明其对应项目编号,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所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

(7)参考文献应选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不要引用尚未公开出版的资料和产品说明书,数量建议在15条以上,且大多应为5年之内的文献。如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文字、图表等内容,必须在文后列入参考文献,并在正文中标注。文后参考文献项请按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依次列出。

(8)论文中所用文字、图表等均出自作者本人所作,不存在侵害他人著作权问题。

(9)本刊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或文字性修改,请勿一稿多投。来稿经审定确定采用后,即通知作者。

三、投稿截止日期

该专题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9月1日,拟于2021年11月出版

四、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zjdl.cbpt.cnki.net

投稿时请备注“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转型关键技术”专栏

五、专题负责人

陈健:ejchen@sdu.edu.cn

吕志鹏:lvzhipeng@epri.sgcc.com.cn

方梦祥:mxfang@zju.edu.cn

徐玮韡:zjdlbjb@qq.com

六、特约主编介绍

陈建.png

陈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长期从事智能配电网与储能系统,以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技术研究。

吕志鹏.png

吕志鹏,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慧用能与节能技术中心副主任,中电联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方梦祥.png

方梦祥,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CO2化学吸收技术,煤和生物质燃烧与气化技术等。现担任国际温室气体杂志(IJGGC)副主编,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CCUS联盟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专委会理事、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锅炉技术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喜报:浙江省电力学会喜获“2020年度学会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
下一篇:浙江省电力学会2021年度一季度入会会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