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电力学会!
学会动态
2017年度浙江省发电厂热控专业十大技术贡献奖表彰通报
2018-02-27

为更好地总结、交流各电厂热控专业工作经验,促进各电厂热控专业技术工作的深入开展,浙江省电力学会热控专业委员会继续开展了热控专业十大技术贡献奖评选活动。

在各电厂申报的基础上,热控专业委员会在2018年1月24日~26日召开的热工保护误动分析总结会组织了技术交流,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2017年度浙江省发电厂热控专业十大技术贡献奖”获奖项目(具体名单如下)。学会决定对获奖项目予以通报表彰。


获奖项目

  1. 上汽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异常问题分析与处理

  2. 百万机组泛热值煤燃烧适应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3. 660MW机组燃烧器风压与火检的系统性研究及优化

  4. 高加旁路在提升1050MW超超临界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研究与应用

  5. 基于并行辨识建模方法的SCR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6. 基于漏风机理的控制系统改造及性能对比

  7. 建立供热联合应急调度机制下燃机优化运检与保养技术管理

  8. 汽动给水泵调门反馈联杆断裂事故的处理与改进

  9. 电厂热工测量优化探究

  10. 9F燃机控制设备及DLN燃烧系统升级改造

1

上汽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异常问题分析与处理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

袁岑颉 沈路明  陈丽丽 马宁 邵佳平 万腾杰 周海锋 杨豪武

创新点


1、对上汽超超临界机组DEH系统甩负荷控制回路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剖析,结合该类型机组DEH系统的控制特点,通过仿真试验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优化措施,提高了上汽超超临界机组DEH系统甩负荷控制逻辑的可靠性,为同类型机组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2、介绍了DEH/ETS一体化机组控制逻辑的问题和隐患,分析了该类型机组在逻辑搭建过程中采用站间广播方式对机组甩负荷试验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采用DEH/ETS系统一体化新建机组和将要进行DEH/ETS系统一体化改造的机组在进行相关试验时提供了参考。 

3、创新提出了一种将西门子LAW保护和西屋 OPC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并介绍了这种方法在机组危急甩负荷时的控制原理和提高机组甩负荷响应可靠性所起到的作用,为上汽超超临界机组在进行相关保护设置时提供了范本。

 

2

百万机组泛热值煤燃烧适应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浙江浙能中煤舟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朱继峰  李恩长  杨  展  卓鲁锋  杨  康  吴俊宁

创新点


1、基于各机组本体设备特性及多种泛热值煤种特性对当前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2、在泛热值煤特性和燃用方式下,机组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切换方式的设计。新设计的煤量反馈计算回路,将BTU的部分校正功能分散至各台磨煤机的煤量计算中,通过操作员手动输入的热值,将各台磨煤机的煤量直接折算为设计煤种的当量,避免负荷变动后煤种比例变化对煤量反馈计算的影响,实现动态过程中对入炉煤量的精确反馈。

3、在泛热值煤掺烧的新工况下,主、重要保护策略的重新设计,以及对其合理性、可靠性的评价。

3

660MW机组燃烧器风压与火检的系统性研究及优化

浙江浙能温州发电有限公司

翁忠华  董春雷  翁献进  赵德虎

创新点


1、 根据AireJet燃烧器轴向的中心风区域布置特点和着火燃烧过程、二次风通过三个环形风道进入燃烧器,少量二次风进入环绕在一次风道外围的过渡区以控制火焰中心富燃料区域的氧量的特点,对ABB公司的Uvisor SF810外窥式火检无火问题展开研究,有效排除火检自身问题,为后续优化措施提供基础。

2、 结合开式环形大风箱两个隔仓,分别对前后墙上中两层燃烧器、前后墙下层燃烧器进行均匀配风,研究火检与风压在运行中的关系,最终找出火检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燃烧器风压偏低,从而有效实施对策。

3、 采用制粉运行台数与给煤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燃烧器二次风箱上、下挡板的优化控制;采用与负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燃尽风挡板的优化控制;根据各层制粉的具体运行情况优化各燃烧器二次风调风套筒和滑动调风盘控制等措施,有效提高火检运行稳定性,从而彻底解决了该类型机组火检的问题。


4

高加旁路在提升1050MW超超临界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研究与应用


1.浙江浙能台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陈学奇1,丁宁2,李文杰1,谢昊旻1

创新点


1、介绍了一种高加抽汽调度方式---高加给水旁路的工程实施方案,介绍了高加旁路系统的热力系统、工艺流程及实施规模。

2、提出了基于一种高加给水旁路的节能型一次调频控制方案,通过机组多种方式下一次调频特性试验的对比,获得了高加旁路配合下一次调频经济性特性,实现了一种利用高加给水旁路进行高加抽汽调度下的混合模式一次调频方法。该方法利用高调和小旁路的配合,在电网低频差下依靠高调调节、高频差下依靠高加旁路进行负荷补充,既满足了电网调频需求,又降低了高调的节流损失。

3、通过高加抽汽参与机组负荷调节的技术研究,对可调节抽汽和不可调节抽的高压加热器的负荷特性及安全运行条件进行试验,获得了其负荷响应能力。并对高加抽汽参加与调频的省煤器进出口给水温度、高加管束适应性、高加液位控制等边界限制条件进行论述,完善了发电机组基于多元抽汽的负荷激励方法,为发电机组通过快切高加进行极限负荷支援,建立电网低频故障下的发电机组快速支援点理论提供了试验依据和展望。


5

基于并行辨识建模方法的SCR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1.神华国华(舟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浙江大学

杨震力1,冯晓露2, 张抗抗2, 陈立江1, 张龙明1, 金波1, 沈立辉1, 刘俊麟1


创新点


1、首次采用“软测量”技术估计氨逃逸率,解决氨逃逸在线测量仪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机理模型与实际测试数据得到的灰箱软测量模型在线估计氨逃逸率,在输入变量中,考虑了入口NOx浓度、入口烟气流量、总燃料量、机组负荷、烟气温度等可测扰动,通过辨识方法得到模型,并与机理模型比较校正。

2、采用并行迭代建模测试技术。现场建模测试试验采用并行迭代测试方法,通过评估新控制系统性能判断有改善,则可在闭环模式下,施加较大幅度的测试信号进行再次迭代测试。虽然增加了测试的激励信号的幅度,并不会对SCR装置的运行带来更大的扰动,不断增加测试幅度直到模型品质满意为止。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测试成本并且节约时间。

3、LPV模型辨识方法在SCR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次提出LPV模型辨识方法在SCR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应用渐进辨识法估计局部模型,并采用高斯函数作为插值函数构建全局非线性模型的技术来解决SCR系统中的非线性问题。

6

基于漏风机理的控制系统改造及性能对比


1. 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2.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
3.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林光锐1 ,张国明2 ,蒋嬴凯1 ,杜艳青3


创新点


1、激光传感器。原漏风控制系统的中使用的间隙反馈传感器是机械式传感器,受到高温,结构,腐蚀,粉尘等影响,同时对检修要求比较高,整体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改造使用非接触式激光传感器,利用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可以无需接触空气预热器转子内部,大大减少了设备磨损。同时测量精度很高传感器大大提高了间隙控制的精度,实现了传感器在线更换。

2绝对值位移监测。原漏风控制系统的行程限位开关箱现场操作空间狭小并受高温影响。改造利用升降机连接提升杆的丝杠头部空间,把上下限位,以及位置电位器集成在绝对位移装置中,减少传动误差,直接显示扇形板绝对位移,同时上下限位直观,安装,维修方便,环境温度有明显下降。大大提高了整个机械设备的安全性。

3实时监测,连续控制系统。原漏风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进行频繁变化时无法实现实时调节。改造中采用激光传感器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连续监测控制的方式,让漏风控制与机组负荷变化同步,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经济型和安全性。


7

建立供热联合应急调度机制下燃机优化运检与保养技术管理


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金智伟 范文 任强海 宁向东

创新点


1、建立供热联合应急机制,成立供热联合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供热负荷下的运行方式及应急流程,在出现供热风险时,通过应急机制可立即启动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保证安全供热。将灵活运用1300小时电量计划配合尖峰热负荷使用相结合的方式,紧抓机遇,确保在安全供热的前提下实现扭亏减亏工作。

2、结合供热负荷周期变化与燃机检修周期的安排,通过采用1-1-1的单元运行与2-2-1的交叉运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两台燃机的EOH小时基本持平。强化应急锅炉消缺改造管理工作,排除了火焰长、运行中多次发生稳燃盘烧裂脱落及尾部超温异常缺陷。改善给水水质减少锅炉腐蚀,使得设备的可靠性大大增强。

3、优化燃机启动模式与一键启停等工作,通过优化油系统、SFC启动系统等顺控组等控制逻辑,现ALSTOM GT13E2燃机热态启动至并网时间已控制在40分钟左右,冷态启动至并网时间控制在120分钟左右。


8

汽汽动给水泵调门反馈联杆断裂事故的处理与改进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兴电厂

郑冬浩,柏元华,董勇卫,张剑民,吴再灿 

创新点



1、探索了汽动给水泵调门反馈联杆在汽泵运行状态下的检修方法。通过对故障案例的分析,总结了以强制阀门指令信号的方式,使阀门保持在全开位置,进行反馈联杆更换的抢修方法。说明了异常工况下阀位定值模块的动作特性,列举了检修全过程中防止阀门误动的注意事项。

2、改进了调门反馈联杆的连接方式。原反馈杆连接件阀门杆支架与LVDT使用横向连杆加万向节过度连接,连接件横向连杆较细小,机械受力能力较弱,长期受力导致金属疲劳断裂,LVDT反馈连杆与调阀门杆平行度的变化也是受力增大原因之一。简化了阀杆与LVDT的连接方式,采用整体化连接件,减少连接环节,增加连接机械强度,并使用了螺纹紧固剂,减小了断裂的可能性。

3、总结归纳了一套预防调门反馈联杆断裂的反措。在每次机组检修时,检查所有LVDT反馈联杆与调阀门杆平行度,防止受力不均,引起机械疲劳断裂。同时,进行调门控制系统的冗余配置的改造工作,实现伺服阀线圈、LVDT和VP卡的全程冗余。


9

电厂热工测量优化探究


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崔科杰

创新点


1、针对目前火电厂主再热汽温普遍采用的K型热电偶测量精度不能满足经济性指标计算要求,通过试验优化测量方式,采用K型热电偶与温度变送器组合测量,优化元件测量综合误差,提高主、再热汽温度测量精度,以满足经济性指标计算要求。

2、针对凝补水流量测量存在测量量程跨度大,小流量精度低问题,结合实际管路布置情况,对凝补水流量进行组合测量优化,既满足测量的大量程要求,又符合小流量测量精度。针对供热流量小流量测量不准的问题,对供热流量表计进行换型,同时结合最大流量要求与小流量精度要求,进行缩径优化,以满足小流量精度与量程要求。

3、针对目前火电厂存在磨煤机磨辊和推力轴承温度等引入设备保护测点故障率高的问题,分析故障原因。不局限于采购既有测量元件,针对故障产生的原因,逐一对元件进行重新设计改型,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并根据改型后元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不断进行优化,减少测量元件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0

   9F燃机控制设备及DLN燃烧系统升级改造


浙江浙能镇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张继宏 刘 伟 谢培严

创新点


1、通过燃机控制系统升级,使控制策略从按计划(静态)控制改进为基于模型的控制MBC(直接边界控制),实现更严格地控制机组运行和性能,以适应并防止快速瞬变,确保基荷透平初温Tfire稳定,并且不受工作参数的影响。

2、燃烧控制采用了全预混方式,极大地降低机组启动和停机阶段NOx排放,提高燃烧的稳定性。降低了运行中和启机阶段NOx的排放均值。    

3、提高燃料适应性。DLN2.6+燃烧系统的燃料适应性(MWI指数范围) 为±10%,比原来的DLN2.0+系统的±5%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天然气的适应性更强,燃烧更稳定。



上一篇:浙江省电力学会关于开展2018年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命名申请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浙江省电力学会2017年三季度入会会员名单